党建引领构筑生命通道 用心守护人民群众安康 ——记兴宁市人民医院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 | |
发布时间:2025-07-03 15:56:31 |作者:刘映宏 编辑:陈文丹 责编:周文锋 审核:刘兴民 | 浏览次数: | |
在兴宁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篇章中,一面鲜红的旗帜始终在生命救治最前沿猎猎作响。2024年5月市人民医院启动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面对这一高标准的创建任务,医院党委不仅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科学规划路径,更以“党建+”模式深度融合业务攻坚,引导全院党员特别是业务骨干在创建过程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正是在党委强有力的引领下,2025年4月医院成功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评审认证,成为兴宁市首个国家级临床服务中心,标志着我市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党员先锋领航,标准理念先行创佳绩 在党委精心布局下,以党委委员、医院负责人、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刘示,中共党员、副院长、胸痛中心行政总监何凯,中共党员、心血管内二科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蓝雄师,中共党员、急诊科主任廖文方和护士长彭东玲等同志为代表的党员骨干成员,成为冲锋在创建最前线的核心力量,用心带领整个创建团队,将国家级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视为行动铁律,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深深植入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中,并转化为与死神赛跑的实战准则。强化创建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加强群众的健康教育,建设新院区高标准介入中心,不断优化急诊救治流程,畅通胸痛患者救治渠道,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认真组织实战演练,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积极落实监督检查,提升急性胸痛患者综合救护能力。2024年4月26日,新院区启用不久的一个深夜,一场与时间赛跑“生死竞速”救援在胸痛中心上演,两名急性心梗患者先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情况危急。中共党员、心脏介入学科带头人龙本栋教授和介入中心护士长张会妙同志带领党员先锋队连续奋战,用最快的速度、精湛的技术托起了生命的曙光。 医院党委研究部署创建工作 二、资源整合联动,畅通区域救治“高速路” 针对急性胸痛救治的关键——速度与效率,团队在党委指导下,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打破院内传统壁垒,强力整合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介入中心、检验科、心电图等核心资源,设置胸痛中心启动一键电话,建立远程会诊工作站,核心成员轮值7*24小时待命响应,建起高度协同、无缝衔接的院内“绿色通道”。同时,在市卫生健康局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创建团队积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辐射,牵头建设协作分院胸痛中心示范救治单元,协调市120指挥中心一起将救治前移、转送全程监护,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市、快速响应的急性胸痛协同救治网络,使基层胸痛患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规范、高效的救治,极大提升了区域内心血管急症的整体应对能力。2024年7月24日晚上,家住我市罗岗的82岁黄奶奶突发胸痛,罗岗镇中心卫生院上传心电图远程会诊,诊断“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市120指挥中心协调快速转送,在救护车上完成院前评估和病情沟通,党员蓝雄师主任带领团队启动“双绕行”紧急救治。于19:27至我院大门,19:42导丝通过闭塞病变血管,恢复心肌供血,仅仅用时15分钟,创造了D2W时间新记录,跑出了急性胸痛救治的“新速度”。2024年7月,45岁的患者黄女士因主动脉瘤破裂,性命垂危,高效协同体系发挥巨大作用,紧急转送到胸痛中心,曾伟生、闫玉生两位老党员教授带领心胸外科团队及时成功救治,跑出了医疗服务“加速度”。 胸痛中心委员会研究创建工作 三、党旗辉映初心,生命守护站成功奠基 在党旗辉映下,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党员骨干模范带头下,胸痛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医路向党、初心永挚”,夜以继日、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国家级胸痛中心的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胸痛中心2024年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3例,急诊PCI实施率达77.45%以上,实现了从患者进入医院到开通血管稳定用时平均60分钟以下,最短用时仅15分钟的救治新速度,生动诠释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胸痛救治理念。2025年4月2日,该中心成功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这不仅填补了兴宁市在国家级临床服务中心领域的空白,更成为区域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跃升的里程碑,为兴宁及周边地区群众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国家级胸痛中心的成功创建,是兴宁卫健系统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道路结出的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医院党委将继续带领全院职工,以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心为新起点,持续优化救治流程,深化区域协同,提升服务内涵,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强大效能,为推进健康兴宁建设、增进百姓健康福祉贡献更坚实的力量! |
|
|
|
上一篇:医院传达学习习近平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暨推进学习教育工作 下一篇: |